遗产保护 历史文化建筑 大型会展体育建筑 文化教育建筑 商业办公建筑 居住建筑 城市设计 校园规划 景观设计  
2002--西北师范大学综合实验楼

文化教育建筑

时间:2002

地点:甘肃省兰州市

规模:占地面积18,865平方米

建筑面积28,420平方米

设计成员:许懋彦、胡戎

获奖:教育部2005年度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一、项目概况

建设地点位于中心教学区与家属区交界处。南北两端是大片绿地,四周均为校园内道路。该地段占地面积约为18865平方米,南北长约246米,东西宽约83米。建筑面积为28420平方米,是该校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教学实验建筑。

该建筑有四个使用单位,分布情况如下:高层塔楼内为物理电子学院和地理环境学院,北端6层点式建筑及东侧4层板式建筑为数学信息学院,一层平台内为网络中心。

二、总体设计构思

1、着眼全局--新建建筑与校园空间整合

该设计的核心构思是从校园总体规划出发,利用新建建筑来整合与优化校园空间环境。

建筑布局采用在用地南侧布置高层塔楼,在北侧布置六层点式建筑,在东侧布置四层板式建筑,中间由平台层将上述各部分有机联系成一个整体。

地段南侧校园主干道的两侧集中了主要教学建筑,将高层建筑布置在南侧,因其标志性而使现有稍嫌松散的教学区空间得到整合,重点突出、形象鲜明,形成紧凑而完整的校园空间。

2、内外并重--建筑与外部空间紧密结合

重视外部空间设计,建筑与景观紧密结合,为师生提供交流休息的场所。

该建筑平台周边设置了四个斜坡,将南北绿地、图书馆广场以及平台空间构成一个整体,实现了立体化的绿化开放空间。由此形成的外部空间,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楼空间模式、促进学科交流。该构思顺应现代校园建筑的发展方向,受到学校领导和使用单位的理解和赞赏。

3、尊重环境--与环境对话的嵌入式设计

因地制宜地布置建筑体量,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特点。

该建筑北侧和东侧邻近住宅楼处,实验楼分别只有四层和六层,避免对邻近建筑产生压抑感。通过不同体量巧妙合理的布置,既满足不同院系的使用功能,又与周边不同环境形成呼应并和谐相处。

三、建筑设计

1、建筑平面设计

高层塔楼的基本柱网为6.9X7.2米,标准层层高为3.75米,主体檐口高约67.75米。在一层和二层分设门厅,从地面和平台上均可进入高层塔楼。在7-8层、16-17层之间,楼层的西侧分别设有两个两层通高的休息厅,以减弱标准层单调感。

六层点式建筑的基本柱网为7.2X8.1米。标准层层高为3.6米,檐口高约23.8米。在首层的西侧设有入口门厅,二层西南角设有通向平台的入口,两个门厅之间通过两层通高的大厅,形成相互流通的完整的空间效果。

四层板式建筑的基本柱网为8.1X8.1米。层高为3.6米。主体檐口高约17.55米。本楼主要布置办公室及小型实验室,采用单廊形式,房间均朝向东面,使用条件较好。走廊外墙面采用通高的镀膜反射玻璃幕墙,完整、大器,同时镜面反射效果也扩大了平台的空间纵深感。为防西晒,还设置了通高的铝合金遮阳板。

平台层基本柱网为8.1X8.1米,层高为5.1米。分别设有三个内院,既解决采光问题,又丰富了空间效果。

2、建筑造型及外观设计

造型构思注重几何形体的穿插组合,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空间效果,并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呼应关系,强调服从总体布局要求。例如,点式和板式建筑之间15米宽的过街楼空间,既避免北立面过于封闭,又可将北侧绿地引到平台上,从而实现南、北、西三块绿地空间的连通。

设计中采用了特点鲜明的几何形母题,并相互呼应形成整体感。例如,点式建筑顶部的椭圆形钢架,与地面两块绿地中的椭圆形铺地以及高层底部的曲线形实体形成完整的母题系统。平台层上由于屋顶条形天窗、屋面和斜坡条形绿化及东侧竖向通高遮阳板采用统一的条形母题,从而加强了整体感。

在造型、色彩及材料上力求体现学校建筑清新朴实的特征,注意教学建筑不同于商业建筑的性格。外观饰面以浅灰色面砖为主,在重点部位采用花岗岩饰面和型钢结构,色彩基调淡雅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