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建设规模: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
建设单位:成都少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公司,成都大陆建筑设计研究咨询事务所
设计成员:刘伯英、黄靖、罗德胤、林霄、陈挥、古红樱、弓箭、白鹤、陈禹夙、张冰冰、何伟嘉等
获奖情况: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年度,优秀勘察设计规划一等奖;2009年度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60年)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成都市文殊院、大慈寺、宽窄巷子三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也是唯一以传统民居为主要特色的保护区。
成都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中心区,天府广场西侧约1000米,为青羊区所辖。保护区北以泡桐树街为界,南以金河路为界,东以长顺上街为界,西以下同仁路西50至100米为界,总控制面积约319342平方米(约合479.02亩)。其中核心保护区范围66590平方米(约合99.89亩),建设控制区范围252752平方米(约合379.13亩)。包括泡桐树街、支矶石街、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西胜街、柿子巷等多条街巷。其中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巷子所辖地段为重点保护区。规划保护与更新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其中完整保护的传统民居类型建筑约20000平方米。
宽窄巷子为清代少城(满城)兵丁胡同中仅存的两条,区内多为清末民初时期的木结构民居建筑,基本保持了百年前的历史风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房地产业高歌猛进,历史街区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令人担忧。在成都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遵循建设部有关城市历史街区的紫线保护条例,规划设计在严格保护的原则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测绘、调研,制定保护、维修、复建、更新的办法。
规划研究与设计力图在三方面所突破与创新:
⒈探寻少城(满城)的历史根源,发掘少城的独特文化内涵;
宽窄巷子为满清时期满城中八条官街四十二条兵丁胡同中仅存的一部分。研究宽窄巷子的历史,必须要研究成都满城的历史。清初,清政府为了巩固地方统治,在许多城市实行旗汉分治,单独修建供旗兵及家属居住的满城,如太原、西安、福州、武汉、成都、兰州等地。直至清朝灭亡,满城才与周围城市融合,随着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使得各地的满城逐渐失去原有独特的格局与风貌。
成都的满城是中国目前仅存的保留清初道路格局的地方,鱼脊骨状的路网完整的保存下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宽窄巷子还依稀可见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这为我们研究满城的历史、研究近代建筑的变革、研究清代兵营格局、研究近代社会生活提供了样本。
所以少城(满城)文化是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的基础与精髓,充分研究其本质、整理其脉络、发掘其内涵将会提升整个保护区乃至成都市的文化品位。
⒉摸索历史街区城市更新的办法,达到社会均衡效益与公平的原则;
城市中的改造不仅仅是单一片区的改造,而要肩负促进城市更新与激发城市活力的功能。对居住人口的控制与土地性质的重新确立都是有效控制手段,强化政策引导与社会资金扶植,帮助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循序渐进的有机更新。
⒊建立川西木结构建筑的维修、改造模式,为其他地方的木结构建筑在现代功能使用提供思路。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所展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痕迹非常清晰,充分反映了近三百年来川西民居建筑艺术的演变,而这种演变也正是我们探寻的可持续发展下去的脉络,并可以在今后的城市中心历史保护区的保护与更新中延伸开来。
而木结构是中国传统的建造方式,有几千年的历史与经验,在现代社会中保持这种传统建造手段,同时利用新的技术弥补木结构的不利因素,推广木结构建筑的保护、维修、利用、更新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