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保护 历史文化建筑 大型会展体育建筑 文化教育建筑 商业办公建筑 居住建筑 城市设计 校园规划 景观设计  
2012--沈阳老北市特色文化街规划设计

历史文化

项目时间:2012年3月

地点:辽宁省沈阳市

规模:占地面积6.01公顷;建筑面积142962平方米

设计成员:刘伯英 弓箭 陈铁夫 陈禹夙 吴琼 柳笛 宁永嘉 白聪伟 李蓺南


项目背景:

沈阳北市场文化特色商贸街区项目,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中心地段,距离市政府和市府广场仅1km左右,占地面积大约有6.01公顷,属和平区管辖。项目地段南起市府大路,北至总站路,东起北三经街,西至南京北街,地块内现保留有两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锡伯族家庙(又称太平寺)和实胜寺(又称皇寺)。北市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沈阳第一个庙会市场发源地。

北市场于1924年由张作霖开辟,至1937年左右进入鼎盛时期,辐射范围66公顷左右,商业繁荣,老字号林立,三教九流混杂,市井生活丰富。北市场的历史从侧面反映了沈阳百年来民族现代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波澜壮阔和悲壮曲折,是沈阳近代历史的缩影;北市场是著名的文化孕育地,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传承发展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市场是极富特色的历史街区,在沈阳人民的公众记忆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令民众产生共鸣的情感寄托。

 

设计目标:

北市场文化多元、市井百态的特点是区别于沈阳市其他商业区的一大特色。本项目正是立足于传承皇寺、锡伯族家庙文化遗产,致力于恢复与升华老北市传统建筑风貌,延续老北市传统文化,使丰富多彩的市井文化再放异彩。

北市场文化特色商贸街区项目将是北市场传统文化的博览园,是特色精品的商业街,是民国风情的休闲区,同时还是市井庙会的生活区。

挖掘传统特色,紧贴时代脉搏,实现老北市在物质与文化上的双重复兴,打造:原真的老北市、浓缩的老北市、立体的老北市、民俗的老北市。

 

方案设计:

一、总体布局

本方案尊重并传承北市的历史文脉,延续皇寺路数百年来的历史印迹,追溯传统街区格局,挖掘并延续珍贵的历史信息。

方案结合皇寺路空间,在两寺周边开辟庙会广场,为日常商业活动、观演活动,以及庙会期间大型活动提供场所。围绕太平寺与广场,整个区块商业建筑形成环形构图,有助于商业流线的组织和商业氛围的烘托。

格局上延续本地块在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的格局特点,采用民国时期居住里巷名称,使得“作颂”、“猷定”、“生厚”等表达美好祝愿的字眼再次焕发生机。

建筑高度和体量上,适应周边建筑北多层南高层的现状,皇寺路以北的建筑与两寺风貌相协调,以一至二层为主,呈组团式院落布置,院落划分上适应未来功能业态,可分可合。皇寺路以南的建筑考虑到周边高层建筑及寒冷气候的影响,布置为内部连通的多层商业综合体,建筑高度从北向南逐级升高。

 

二、设计亮点

为实现老北市文化街区的复兴,6公顷的项目地块内需要高度浓缩66公顷的传统老北市,同时要适应未来长期的使用和发展,项目从地上地下整体考虑,打造立体老北市——地面老北市、地下老北市、空中老北市

本项目原貌重现经典历史建筑的立面,截取了代表性建筑的片段,多处使用传统建筑细部符号,打造民国风情浓郁的地面老北市。广场地下部分,布置环形通高两层的传统北市商业街,街道顶部覆以天幕,打造仿室外的地下老北市商业街。南区商业综合体一、二层为连通的综合商业,三、四层为相对独立的屋顶四合院落,功能、流线适应功能和使用可分可合,打造传统中式风格的空中老北市

 

三、交通流线组织

地块北部设置为院落式会馆区与公共演艺区,通过巷道、院门进入院落式商业内部。地下共二层,地下一层为自用,可设置餐饮、健身或其它娱乐功能;地下二层部分为自用的机动车库,可容纳150辆车。

南区地下共三层,地下一、二层为通高近8米的地下北市场商业街,环形商街共设三个大型出入口,分别设置在皇寺路上、北区戏台旁、南区中心院落中。

南区地下设置大型车库,可容纳1050辆机动车,三个出入口均置于南侧路段。为解决区域内的停车问题,南区西南角在地下一层设置机械式车库出入口,可容纳450辆机动车。南区地下三层为复式车库,2600平米一个防火分区。

 

四、功能分区和业态布局

北区分为公共区与会馆区。会馆区以传统体量和风貌的院落为主,重点打造文化主题的体验式会所。主题会所将荟萃老北市最为精华的茶文化、棋文化、烟文化、洋火文化、饮食文化等等,结合两寺共同打造沈阳北市文化博览园。

公共区力求展现老北市生机勃勃的市井百态,再现民国期间北市最为辉煌的文化空间。北区公共部分设置摔跤馆、共益戏楼,原样恢复奉天剧场、大观茶园、广生堂药铺,以及以成衣订制为主题的皇寺大院。

南区综合体商业业态以文化特色店铺为主体,吸纳不仅限于老北市的老字号店铺,而是包含沈阳地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有浓厚文化积淀的老字号。如北京的瑞蚨祥,黑龙江的老鼎丰等等。广纳百川,打造有品位、有文化内涵的老字号庙会街区。

 

五、建筑语汇

本方案坚持“保护文物、协调风貌”的原则,建筑体量与风貌均协调于两寺,表皮以砖构、木构为主,多处加入现代材料,以新中式设计手法体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正对太平寺的广场南侧建筑组团,使用原汁原味的老建筑构建方法建造,原样展示传统建筑建造工艺,局部加入钢、玻璃等连接体,为北市增添文化厚重又时尚现代的一笔。

南区建筑立面上结合空中四合院与地面北市的概念,分层分段采用民国时期建筑元素进行拼贴处理,南区综合体的屋顶也因为空中院落的布置,使得综合体化整为零,南北区建筑第五立面尺度协调统一,整体空间错落有致,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