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
时间:2007-2008
地点:北京通州新城
阶段:城市设计
规模: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
设计成员:刘伯英、林霄、李力、宁阳、
李珊珊、孙炎浩、马妍等
项目背景
在北京大力发展新城建设的大背景下,为了加强通州新城宜居城市生态环境涵养和公共空间建设的意识,引导都市型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稳步积极转变,我们开展了通州滨水地区发展研究与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作为首例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滨水空间发展研究,本项目对于北京城市建设与实施管理具有示范性意义。
研究意义
《通州滨水地区发展研究与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
1.北京首例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滨水空间发展研究,对于北京城市建设与实施管理具有示范性意义;
2.加强宜居城市生态环境涵养和公共空间建设的意识,对新城自身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3.引导都市型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规划范围:
研究范围——着眼区域
通州区行政辖区京津第二通道以北地区677平方公里,京津第二通道以南地区(亦庄新城)总面积为230平方公里,共907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重点把握
新城用地控制范围总面积为155平方公里。
城市设计的规划范围为滨水地区及其腹地的30平方公里左右。
前期认知与分析
为了合理引导通州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项目前期认知与分析分为四大版块。
一是滨水地区案例研究与借鉴版块,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的滨水地区发展案例,借鉴其美化优化亮化的优秀经验与理论,借他山之石,集思广益。
二是通州滨水地区生态与环境研究版块,通过GIS等手段分析通州生态环境及生态景观格局,提出通州水污染治理措施及景观格局规划,进而指导城市设计。
三是滨水地区土地开发与利用研究版块,通过分析土地使用现状和规划目标,盘活存量土地,合理开发增量土地,为滨水地区发展提供土地供给保障与支持。
四是通州滨水地区发展与产业研究版块,通过对滨水地区产业分布的合理安排,优化滨水产业布局,提高滨水地区产业发展能级带动城市发展。
规划要点:
1.与控规接轨——强调规划的延续性与本规划的可操作性
与控规的规划内容对接:严格遵循控规的路网及对通州地区拆建、土地利用的规划
与控规的图则对接:滨水地区引导图则按照控规地块划分的地块来编制,强调与控规使用的配套性。
2.规划中前瞻与现状结合。——兼顾现实可操作性与规划的前瞻性。
立足现状并进行一定的整合。
3.设计中整体与局部结合。——整体规划与局部重点地段深入设计相结合。不失整体也确保重点突出。
核心设计策略
1.产业发展策略:六方联动、水业交融
滨水地区六大主导产业:金融后台服务业、会展产业、高端商务服务业、商务培训产业、公众服务与文化产业、健康服务产业联动,以滨水地区的发展为先机带动新城产业的完善与升级。
2.功能构成策略:水带城兴、城以水美
滨水地区整体功能构成为“六业十区”,六业包括金融后台服务业、高端商务服务业、商务培训产业、会展产业、公众服务与文化产业及健康服务产业;十区包括生态商务功能区、酒店商务功能区、商务办公功能区、文化教育培训区、会展功能区、传统商业休闲旅游功能区、运动型公园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创意公园功能区及休闲疗养功能区。滨河地区功能定位与新城功能定位互相补充,相互融合。
3.生态保障策略:生态优先、师法自然
营造滨河地区生态安全格局与建设前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塑造北京生态新城典范。
4.文化提升策略:源远流长、古韵时风
传统的京杭运河文化与新兴的创意文化、休闲文化相结合,相互补充又相互交融。创意文化包含创意画廊、创意公园及艺术家工作坊等;休闲文化包含水上游览、运动公园、主题公园等;京杭运河文化包含运河文化公园、运河天地、西海子公园等。
核心设计理念
核心设计思路概括起来即为“九川二海映三塔,六业七圃兴通州”。
九川意为对九条主要河流的功能设计定位,包含金融、文化、信息、创意、休闲等;七圃意为七大主题公园,为整体绿化空间体系之核心构架。六业十区、九川七圃,从功能到空间合理搭建整体结构。
规划设计亮点
设计的亮点同时也是设计的难点包含三大方面。
1.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接轨
提出这一目标的出发点是为了强调规划的延续性与本规划的可操作性。
一方面城市设计与研究的内容需要与控规的规划内容对接,即严格遵循控规的路网及对通州地区拆建、土地利用的规划。
另一方面,城市设计的图则需要与控规的图则对接,即滨水地区引导图则按照控规地块划分的地块来编制,强调与控规使用的配套性。
2.规划中前瞻与现状结合
本次规划做到了兼顾现实可操作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通过立足现状分析并进行一定的整合,达到这一目标。
3.设计中整体与局部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