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保护
时间:2009-2010
地点:四川 什邡市
规模:约114.12公顷
设计成员:刘伯英、胡建新、杨伯寅、陈铁夫
安全优先的原则
由于遗址区内基本都是建筑废墟、危房重的安全隐患。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现存场所和建筑,需要建筑结构专家对现场建筑进行结构加固处理,利用加撑锚杆、植筋、灌浆、碳纤维加固等多种方法对遗址区内,特别是有明显地震破坏特征、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进行全面的加固工作。
资源节约的原则
充分利用场地废弃材料,达到既节约资源的经济效益,又保留场地历史信息的目的。生态节能的原则充分保留场地植物,保持可再生性,从而减少后期植物维护方面的费用。收集场地雨水,利用工厂原有水系设施,将雨水净化后注入河中,避免雨水将原工厂的污染物带入河中。
恰到好处的情感尺度
充分考虑灾区内外不同人的不同感受,以最含蓄得体的手法来营造精神氛围。
设计理念——感官的震撼 身体的体验 心灵的感悟 精神的升华
利用场地原有高差变化,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运用场地原有植物和当地树种塑造树丛、花丛、草丛塑造统一而富有变化的多重空间。保留重要的建筑、场所特征。
地震破坏代表性:在整体保存的地震遗址区内选取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地震破坏特征的建筑、工业建筑、构筑物作为重点保护和突出展示的对象予以保留。
工业生产工艺、流程代表性:选取能完整展示各分厂的生产工艺、工艺流程,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厂房和建构筑物,予以重点保留。充分挖掘、利用和展示其价值与内涵。
纪念性:选取能反映抗震精神,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场所和建构筑物予以重点保留。
设计手法
对工业遗址的完全保留,直接展示。如萃取车间、造粒房、氨站附近设置观景平台。
利用现存的遗址进行改造,突出展示。如工业设备进行移动处理,成为雕塑园展示元素。
彻底清除局部废墟,在废墟的基础上赋予场地新的功能。如日后建成核心广场、集散广场、培训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