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保护
时间:2010
地点:北京市
规模:总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
设计成员:刘伯英、李匡、林霄、杨鹏、吴书青、王娟、Peter Latz等
本次设计范围主要为长安街以北地区,西至永定河,东至北辛安路,北至广宁路,南至群明湖。用地包括运输部、炼铁原料区、办公区、炼铁厂、烧结厂、焦化厂、氧气厂、电力厂、锅炉房、工会宿舍、水池和石景山等区域,总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
首钢工业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西南部,永定河畔的石景山东麓,长安街西延长线的尽端,西南侧紧邻永定河。东和东北部与石景山区古城、金顶街地区毗邻,南与丰台区搭界,西和西北濒永定河与门头沟相望,是石景山、门城、丰台河西地区的三区交汇点。“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中,首钢工业区处于西部发展带和东西轴节点地位。
首钢工业区自龙烟铁矿时代发展至今,跨越了近90年的时间,历经北洋、日伪、民国、解放以后至今四个时代而维持了同样的功能,并且还不断发展,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分析上述四个时期的发展脉络,首钢工业区基本上遵循沿永定河从西北向东南发展的趋势。
就现状而言,首钢工业区北区主要为工业用地及配套生产的运输用地、仓储用地和市政用地等。另有少量行政办公、宿舍用地等。本次规划范围主要以工业建构筑物保护区为主。
工业区用地受一定程度的工业污染,特别是焦化厂等区污染严重,规划中需考虑土壤净化问题。区内共有文保建筑3项,本次规划确定保留建构筑物37项。其中强制保留31项,建议保留6项。保留建构筑物主要为首钢的生产加工建筑如焦炉、高炉、料仓、冷却塔及部分生产车间和铁路等,具有明显的钢铁工业风貌特征,其景观价值和改造再利用价值都很高。结构体系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排架钢屋架结构厂房。这类结构有利于建筑物未来规划建设中的灵活改造利用。
关于交通情况,首钢工业区北区内主要道路依工业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需要布置,厂区内铁路密布,与区内道路有多处平交路口。部分道路两侧还有大量架空管线。需要通过改造规划梳理周边地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并与现有城市快速路与主干道系统有机结合成整体。
规划中的首钢工业区整体发展战略重点从城市更新战略和文化更新战略着手。从整体上说,可以通过策划一系列大事件作为该区域的特色活动来带动区域的发展。使大事件成为这个片区的招牌特色,而这个片区成为北京举办各大事件的典型场所,二者相互联系,彼此传媒。如“夜首钢”、“印象首钢”、“首钢文化双年展”、“首钢生态产业展”、“世界文化之都”等。另外,始终坚持复合开发战略,其涵盖文化、办公、休闲,旅游等核心功能,注意多元化用地功能的复合开发;规划区与周边区域的整体统一;兼顾城市地面、地下、楼面空间的多维建设;具有特色的上下换乘与公交系统,成为多维开发的支撑体系。
规划理念
基于对首钢发展脉络的深入研究,综合区域发展格局,统筹比较其发展优势,提出本次规划设计对首钢北区的总体目标定位:
首钢山水文化城
人文北京最佳实践区,绿色北京创新示范园
——优美的环境
——深厚的文化底蕴
——完整的创新产业链
——良好的社会示范效益
——新颖的城市形象
——高新环保节能技术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本次规划提出了“金属园区”的规划概念。即形成一个有工业文明特色的现代化综合园区。具体体现在以下四大设计主题上:
“存旧迎新”,解体与重构并存
将可利用的旧有交通网络融入新的城市格局;将保留的工业设施改造成现代使用空间;将工业运输线路改造成游览观光路线;将工业生产格局演变为综合开发的新城市格局。保护+新建的更替形态,较好的延续了工业区的历史脉络,保持新旧事物的有机联系,构筑了一个符合现代城市要求的后工业城市构架。
开放空间绿色之环
贯穿整个首钢工业区的工业建构筑物保护带成为城市中央走廊开放空间。在中央走廊两边,将形成最具活力的创意文化产业链。中央走廊与南北两个晾水池改造的“主题湖”和石景山连接,同时西连永定河,将开放空间联成一体,与新城开发互相嵌套,层层关联。
内低外高的“文化之谷”
片区中心为低层低密度的创意产业园区,外圈为高层超高层高密度的混合办公建筑群,与石景山一起形成片区的外围。
永定河畔的“主题园区”
将整个片区作为永定河畔的一个放大节点,以工业遗产及其相关建设为特色成为广义上的主题园区,融入到永定河流域规划中去。
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价值
再利用价值体现:实体再利用和体验再利用。工业遗产具有“低龄化”特征,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建筑可节省大量拆除成本,避免因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所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
在保留了这些工业遗存和当时生产状态的同时,开展工业旅游、工业遗址旅游、工业遗产旅游,使参观者在游览过程中,通过生产场景的再现和艺术化处理,得到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特殊体验,最终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
针对首钢北片区的工业建筑特点,本规划重点设计改造了4处被保留工业建构筑物:
1.一烧结改造——会议中心
基本保留原烧结厂房的结构与内部空间格局,改造后的功能为综合性会议中心,包括千人大会堂、若干个不同规模的会议厅或多功能厅。可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平日为园区内的办公企业提供宴会或会议空间。
2.料仓改造——设计学校
保留的南北两排料仓将作为艺术家工作室或创意办公空间。除必要的开窗之外,基本保留料仓的原有结构。在两排料仓之间,设置高大通透的玻璃中庭。中庭为两侧料仓内的工作人员提供浪漫而舒适的交流休息场所,同时充当艺术品展示空间。波浪状起伏的中庭玻璃屋顶与料仓的体型韵律契合。精巧的玻璃屋顶、高大雄劲的皮带廊和地面上的铁轨和生机盎然的室内绿化,共同刻画出新与旧结合、工业与艺术交融的深刻内涵,创造出时尚而又大气的丰富视觉效果。
3.冷却塔改造——酒店综合体
改造后的四座冷却塔形成一组整体化的建筑,功能定位为体验式时尚酒店。
四座冷却塔的内部分别改造为酒店客房、餐饮洗浴、歌舞娱乐及体育健身四种功能空间。
用作酒店客房的冷却塔外立面以玻璃幕墙加以包裹。其余三座冷却塔基本保持原有的混凝土外表面,延续工业化的历史痕迹,在塔身点缀不规则排列的圆窗组成星座图案,体现浪漫情怀。
在约40米的高空设置一道空中连廊,将四座冷却塔联系在一起。可供酒店客人在高空饱览未来的首钢及永定河两岸的风光。玻璃空中连廊通透飘逸,与冷却塔固定的钢拉索形成优雅的曲面律动。
4.四号高炉改造——首钢博物馆
改造后的功能为首钢博物馆,展示首钢的发展沿革以及炼铁生产的基本流程。
在高炉前保留铁轨及鱼雷罐车,烘托出工业化生产的力量感与沧桑感。
高炉内部基本忠实于原有的空间结构,显露原有的钢构架和独特的圆台形高大空间。位于中央的炉体本身将作为最重要的展示内容,增设天桥引导游人进入炉内参观。辅助以精心设计的灯光、声响和多媒体互动解说设计,使游人体验到昔日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
首钢新天地
首钢新天地承载了传统文化娱乐和现代潮流文娱活动、艺术创作产业、高新科技体验、时尚购物和工业文化相关主题功能。打造成为北京最具吸引力的文化活动聚集地,一个集餐饮、购物、娱乐等功能于一身的国际化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以景观作为城市形态和格局的基础结构和特色基础,强调保护保留地带的利用,利用场地中间的景观元素设计休闲空间;并强调休闲用地与文化产业用地之间的互动连接。采用“邻里式”公园的设计手法,这种方式易于建立使用人群对场地的归属感;建筑主体相对集中,可在建筑群内部建立更多利用率高的公共空间,另外该建筑群能更好地提升城市形象。
首钢休闲谷
首钢休闲谷主要为来本地区游览参观的人群服务,提供高档的度假服务设施,打造一流会所和高级俱乐部。以不规则坡屋顶的折线型建筑围合出庭院和街巷空间。使人行空间富于转折,收放等变化。建筑形体的改变也使行走路径上产生各不相同的观感。
首钢创意城
首钢创意城定位为以创意型商务为主导产业的高密度综合开发区。深入场地内的皮带廊和管廊将工业文明与城市现代商务相结合,使整个城市空间成为承载文化创意产业的最佳载体,形成一种新旧交融的和谐气氛。办公、酒店、商业中心、公寓的混合高密度开发为这个区域的持久活力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