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
时间:2010.07-2011.03
地点:洛阳
规模:105900平方米
设计成员:刘天巍、张刚、张筱溪、史丽娜、
陈小虎、董安格、宋文迪
方案设计: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规划设计研究所
项目背景: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宫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河北岸、洛阳市中心城区,是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隋唐洛阳城保护展示中轴线的重要节点。项目占地10.59公顷,北至唐宫东路、南至中州中路、东邻机件厂,西至定鼎北路。
设计场地内经考古发掘,除天堂明堂遗址外,尚有隋代乾阳门遗址、乾阳殿遗址;隋唐廊房遗址;宋太极门、太极殿遗址、宋代廊房遗址。天堂、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本项目保护展示设计的对象,即为隋代乾阳门遗址、乾阳殿遗址;隋唐廊房遗址;宋太极门、太极殿遗址、宋代廊房遗址。
历史沿革:
隋唐洛阳城是隋唐时期的都城之一,曾在7-11世纪期间几度发展为全国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隋唐洛阳城遗址是我国隋、唐时期约300年间的重要遗址遗迹。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献记载,宫城区隋代称为乾阳殿,唐代先后称为乾元殿、明堂、含元殿,五代时称为朝元殿,北宋时期称为太极殿。除宫城正殿外,还有宫院廊房、宫院院门等附属建筑。宫殿南门隋称乾阳门、唐称乾元门、五代称朝元门、北宋称太极门。
通过历年考古发掘,隋唐洛阳城宫城中心区域宫城正殿及其所在宫院的布局沿革已基本清晰,自隋至北宋一直沿用且布局大体相同,均由宫城正殿及其所在宫院组成,且宫院皆有南宫院门。其中隋代宫城正殿正位于宫城中心,唐代宫城正殿及宫院南门均南移60米,而宫院东西廊房布局不变。晚唐五代至北宋时期却较之隋代宫城正殿及宫院南门北移60米,且东西两侧宫院廊房也各内移30米。每期遗迹都成组出现,除位置移动外其布局大致相同。
遗产构成:
设计场地内经考古发掘,除天堂明堂遗址外,尚有隋代乾阳门遗址、乾阳殿遗址;隋唐廊房遗址;宋太极门、太极殿遗址、宋代廊房遗址。天堂、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本项目保护展示设计的对象,即为:
1、隋代乾阳门遗址:隋代乾阳门遗址位于场地南侧,长约34米、宽约29米。东南角略占压中州中路红线。
2、隋代乾阳殿遗址:隋代乾阳殿遗址位于场地中部,长约108米、宽约61米。遗址北段叠压在明堂遗址之下。
3、隋唐廊房遗址:场地内共发掘四条隋唐廊房遗址,每条廊房遗址均由三条夯土构成。其中两条南北走向廊房与北侧东西走向廊房宽18米,每条夯土宽2.2米。南侧东西走向廊房宽21米,每条夯土宽3.5米。
4、宋太极门遗址:宋太极门遗址叠压在明堂遗址与乾阳殿遗址之下。
5、宋太极殿遗址:宋太极殿遗址呈工字型,南部落于设计场地内,北部被唐宫东路占压,设计场地内残存遗址长约91米、宽约46米。
6、宋代廊房遗址:场地内共发掘两条宋代廊房遗址宽15米。
设计原则:
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的前提下,贯彻以下原则:
1、保护地下遗址整体格局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严格以考古发掘成果为依据;
2、展示方法与材料的可识别性原则;
3、展示手段与技术的可逆性原则;
4、展示效果的可读性原则;
5、展示成果的动态性原则;展示设计根据考古发掘,有一个动态性。随着考古成果的丰富,增加展示内容。
设计概念:
白居易在《洛城东花下作》中有云:“记得旧诗章,花多数洛阳。及逢枝似雪,…醉倒亦何妨。”
洛阳自古便为繁花簇锦之地, 本设计便以“花”为主题,力求再现历史上“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壮美景象。
1、以隋唐廊房遗址作为主要设计对象,与天堂、明堂保护展示建筑呼应,重塑隋唐时期宫城区历史空间环境。
2、以玻璃展示墙作为主要设计元素,标示廊房空间。
3、以樱花作为唐代廊房主题植物,强化廊房空间体量,再现大唐繁花簇锦的盛世景象。